IC库存_LED灯_FPC连接器

IC库存_LED灯_FPC连接器
当前位置: IC网站 > IC行业分析 >

程一木讲述华强北发展历程 孵化多个亿万富翁

时间:2011-03-31 09:18来源:gongwin.com 作者:省芯商城 点击:
程一木讲述华强北发展历程 孵化多个亿万富翁
 1998年7月16日,深圳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电子世界建成,总面积2万平方米,1200多个铺位,经营范围包括元器件、部件、配件、整机和系统等,首批600家商户进驻,改变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竞争格局。

目前,华强北商圈分布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电子市场,创造了国内同类市场的几个全国第一:销售额第一、电子专业市场经营面积第一、经营电子产品种类第一。

“骡马大会”引来电子市场

华强北最早叫电子配套市场,为什么叫“配套”?在计划经济时代,原电子工业部每年都要召开一个计划会,主要干两件事:一是下达电视机、收录机等的生产任务。二是下达电子元器件供应指标。拿到供应指标,必须要有“红头文件”,我们把它称作“粮票”,这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这种“分猪肉”的计划体制被打破。深圳许多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等,因为不在国家计划供应范围,拿不到元器件采购“粮票”,导致供应渠道很乱。后来,国家就搞了个电子器材配套交易会,召集供需方洽谈,解决计划外的元器件供应,有点类似“集贸市场”,我们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骡马大会。

“骡马大会”仍满足不了市场“胃口”。1985年,深圳电子工业总公司成立,也是赛格集团前身,瞅准市场机会,筹划搞个元器件配套市场。1988年,深圳第一家电子专业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开业,当时面积只有900平方米。此后,华强北电子市场一路向好。特别是1998年华强电子世界开业,打破了赛格一家独大的局面,1.4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几十个市场,华强北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及产品交易中心。

华强北“打喷嚏”全国都“感冒”

专到军工级、大到通用型的电子元器件。全世界的品牌都在华强北聚集。目前,华强北日客流量最高达50万人次,市场辐射全国甚至海外,年营业额数百亿元,占全国电子市场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华强北成为电子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深圳的价格只要稍有波动,全国市场的价格马上跟着动。每天一早,外地经销商都会打电话或发邮件来问价格,以便根据深圳的行情确定当地的定价范围、采购数量,中小厂家也会据此组织生产。

2003年春节,华强北电子市场放假7天。放假第一天,照常营业的北京中关村电子元器件及产品价格立刻上涨。有人形容,华强北“打个喷嚏”,珠三角乃至全国市场都“跟着感冒”。在深圳,最关心汇率变化的除了外汇交易员外,恐怕要算华强北的商户了,随时根据汇率调价。而且,业务员也不再顶着烈日四处找客户,坐在办公室,挂上QQ,就能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

三尺柜台“站”出亿万富翁

在华强北,三尺柜台、一部电话、一个计算器,就是做生意的家当,柜台后面挤着三四个小青年。可别小看这些简陋的柜台,背后说不定就藏着身价过亿的大老板;这些20来岁的年轻人中,也不乏大学生,三五年“练摊”后没准就成了企业家。

潮州人和温州人,是华强北电子市场两大力量,他们大多因亲戚朋友关系走到一起。两个地方的人有共同特点:“吃得苦、敢闯外、拉帮带、不怕败”,这正与深圳“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城市氛围相融合。而华强北,也“孵化”出了多个亿万富翁,千万富翁更不计其数。

吴海军,深圳新天下集团董事长,当年就在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摆过摊,装电脑。在华强北,他掘得第一桶金并积累了商场实战经验,后转入电脑制造领域,自主研发的主板、显卡多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神舟电脑销量进入市场前几名,公司跻身全国电子百强。

现年30多岁的豪恩公司老板王丽,高考落榜后到赛格日立当了一名绕线女工,后来到赛格电子市场帮人站柜台卖麦克风等电声器件,慢慢摸出门道,在龙华办起了小型组装厂。2002年,工厂还只租了一层楼,几年后买下了整幢厂房,成为国际知名手机企业供应商。

“山寨”一词源自华强北

现在,无论是品牌厂商还是配件企业,多会在华强北设展示柜台。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使华强北不仅是电子产品的采购交易中心,也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平台和推广平台。有“海归”这样评价:“做消费类电子,如果有好的想法和技术,要实现产品市场化,深圳最合适,因为这里有华强北。”

以手机为例。深圳及周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很多企业都走仿制、模仿、集成创新之路。国际品牌新品刚出没两天,款式更新、功能更多、价格更便宜的产品就会摆上华强北的柜台,并迅速向全国甚至海外铺货。

有媒体说,“山寨”一词来自广东话,其实不是这样,它就源于华强北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很多小厂家不敢在产品上打具体生产地址,就取“深圳”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印上“SZ”的标志,业内人一看就知道这货的来源。久而久之,“SZ”拼音就被叫成了“山寨”的发音,山寨产品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独特现象,“山寨”也成为一种草根文化、仿制文化的代名词。

力压对手夺来“第一街”招牌

在华强北,一个一平米的柜台,当年最高炒到30万元。2007年,华强广场招租时,一张登记表能卖到5万元,一方面说明这里寸土寸金,另一方面也折射了营商成本高。

这时候,福田区提出发展高端产业,华强北的转型升级和形象重塑被列为重点工作。日本秋叶原电子街由大排档式的低端店铺走向规模化高端化的电器一条街,以及义乌建立小商品市场指数,给了我们课题组很大的启发,提出了10条建议,其中就包括发展电子商务、设立华强北指数、争挂“中国电子第一街”等。

虽然华强北具备实力,但要拿到“中国电子第一街”这块金字招牌却阻力不小,很多地方都在争,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中关村。中国电子商会只得组织了一次评委会,制定标准,综合评价。深圳市和福田区政府以及深圳市电子商会都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最终华强北获得通过。2007年高交会期间,华强北被正式授牌“中国电子第一街”,成为深圳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近年,市区政府不断推进华强北电子市场向高端转型升级。首先从改善营商环境入手。1999年,政府投资4500万元的12个改造项目竣工。2006年,又启动华强北灯光及外观整治工程,大大改善了华强北的环境,带动国内外商家不断进驻。

发展电子商务。2002年华强电子网建成,日均访问量达50万人次,注册会员40万家左右,线上和线下交易量在百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网上华强北”。

发展指数经济。“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在2007年高交会期间发布,每周一次,成为反映国内电子元器件和产品交易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被列入广东省价格指数平台和工信部经济运行数据采集点。

2010年,深圳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又在华强北开业,填补了华强北的市场空白,对促进华强北电子市场的高端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市区政府正对华强北商圈进行新一轮的改造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
(责任编辑:www.gongwin.com)
分享到: 更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